不少有意買英國樓的港人,以為公司名義購入,比起個人名義在稅務方面更有「着數」,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香港買英國樓 可避按揭地雷【星之谷專欄 – 經濟日報】
究竟買英樓,要在去英國前買,還是在當地安頓好後才行動?
Why Hongkongers looking to settle in the UK should buy a home before they emigrate【星之谷專欄-南華早報】
- Getting a UK mortgage is actually easier when you are still in Hong Kong – via the ‘buy-to-let’ route
- Buyers seeking a mortgage loan after landing in the UK will have to rebuild income proof, credit history from scratch in their applications
Paying cash for your UK home? Beware of som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星之谷專欄-南華早報】
• Buying UK property in cash may lead to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down the road, including sell-on, refinancing and tax implications
• Cash-based purchases, when refinanced, will be capped at 75 per cent of the home prices with restrictions on uses of funds
英國置業前 申請按揭預批證明書保平安【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過去一年,香港人驟成最進取的英國物業買家之一,單在2020年,港人在英國核心區域置業的金額已超過3億鎊。受惠BNO新簽證具體細節落定,預計未來數年移英港人數目將會倍增,英國物業搶購潮將随之延續。然而,若急忙在英國「隔山買樓」,而忽略按揭申請的難度,交易有機會隨時觸礁,筆者建議港人善用「預批證明書」,提高於銀行上會的成功率。
英國發展商左手交右手慳稅 一手樓按揭易「炒車」向經紀要求釐清業權【星之谷專欄 – 香港01】
香港人買英國樓已成潮流,而且大部分人都會申請按揭,據統計每10個人,便有7個人會做。當地新樓申請按揭並不困難,只要入息過關,經紀都會拍心口保證銀行必批75%按揭。但原來英國一手樓市場存在港人不常遇見的「另類業權問題」,有機會令按揭觸礁。
英國推95%按揭擔保助首置 港人參與條件:必須自住及有英國本地收入【星之谷專欄-東方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英國樓市冰封,當地政府為刺激樓市,早前延長「印花稅假期」(Stamp Duty Holiday),最新更推出協助首置客上車的「Mortgage Gurantee」,擔保銀行向準買家貸款,目前共7間參與。香港人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個反應是:「移民人士能否參加?」
移民機會成本(四) 價值差異【星之谷專欄-頭條日報】
想計算機會成本,先要在不同的移民方案中,排出一個優先次序。這個優先次序不一定要巿儈地以那一方案「最平、最抵、最著數」計算,而是從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可能是「天氣最好、最適合自己生活、最容易融入社區」等等的無形準則考慮。當排好次序後,最理想的跟第二理想的方案之間的價值差異,就是所需的機會成本。
移民機會成本(三) 時間值【星之谷專欄-頭條日報】
上一篇提及關於移民的三種情況,包括「不移民」、「英國BNO簽証」和「葡萄牙黃金簽証」。有些成本是實質成本例如簽証費或捐獻,也有無形的成本例如時間,英國BNO簽証採5+1的長居年期,葡萄牙採5年簽証後申請入籍,所需年期暫且當作5+1,當中的居住要求近乎零。要計算時間的價值談何容易,相對地,用6年期間能賺取的入息,升遷的機會最終亦可量化為收入,以無形化有形,相對地容易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