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筆者提到,移居英國人士只要採用「滙款制」(Remittance Basis)而不是全球納稅制(Arising Basis)方式申報海外收入,並聲稱自己居住地仍然是香港,就能夠避開當地全球稅,當中慳得最多的是物業資產增值稅(18%至28%),非物業投資增值稅(10%至18%)及股息稅(8.75%至39.35%)。但假如移民人士最終仍希望將資金轉移至英國,就要留意如何避開「滙款制」的陷阱。
無懼賣樓寬限期 一招避開英國環球稅【星之谷專欄 – 經濟日報】
英國向國民進行全球徵稅,新移民則有寬限期,只要港人抵英後9個月內將香港自住物業出售,則可豁免資產增值稅(Private Residence Relief),不少移民人士都知道。不過,如果限期內未能成功將港樓賣出,而香港物業已明顯變成非自住,這條數應該如何計算?又有沒有方法避開?
成交前被拒批按揭 4大常見原因《星之谷專欄 – 經濟一週》
物業買賣中存在不少變數,隨時令交易告吹,按揭申請是其中一環。切勿以為銀行已批准按揭,申請人已簽署貸款信,便萬事俱備,可以安心等待放款及成交。筆者見過不少個案,是臨近成交日才被銀行拒絕放款。本文分析四個最常見原因,並附上解救方法,以防臨門「撻Q」,助準業主順利「上車」。
「租金扣稅」揪出漏報物業【星之谷專欄 – 經濟日報】
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為住宅租客提供租金扣稅優惠,現時全港約120萬人租住居所,平均租金估計約為1.5萬元,很多人認為此舉會增加政府財政負擔。
戶口涉大額現金存入 英國銀行落閘拒批按揭【星之谷專欄-香港01】
近年不少港人在英國置業,漸漸感受到當地按揭審批極重視資金來源,與香港銀行關注入息截然不同。近期筆者經手兩宗英國按揭轉介個案中,兩位申請人都在資金來源上未能令英國銀行信服,按揭遭到拒批,值得有意買英國樓人士借鏡。
虛擬資產 – 元宇宙 (六)【星之谷專欄 – 頭條日報】
本系列雖題為虛擬資產,而筆者已一連五篇談及虛擬貨幣或NFT,但其實筆者並不把虛擬貨幣及NFT藝術品看成資產的。主因筆者的投資概念仍深信傳統思維 – 能收取利益或回報的商品才可算作資產。
虛擬資產 – 元宇宙 (五)【星之谷專欄 – 頭條日報】
在街巿購物,過去大家都會用現金交易,客戶在交付現金的同時取得貨物,就是所謂的「貨銀兩訖」。在網購平台交易,許多時都要客戶先把現金存進平台,在選購貨品後便會將資金暫時凍結,待供應商發貨或買家收貨及確認後才轉到賣方戶口。
虛擬資產 – 元宇宙 (四)【星之谷專欄 – 頭條日報】
一件物件要成為資產,首先要有「易手」的價值。過往的虛擬道具或虛擬地址等等,因受制於貨幣、平台及語言不通的因素而難以流通,沒有易手渠道,遑論易手價值了。